「To me,punk is about being an individual and going against the grain and standing up and saying this is who I am.」- Ramones主唱 Joey Ramone 說道。 簡單一語,不僅道出「龐克」的本質精神,更可視為歸結這股當年因政治、經濟、國際局勢交互作用的「運動」的名句,龐克音樂和社會反動間的關係密不可分,甚至可說相輔相成,而40年後當我們試圖追尋這股反動的氣度,從音樂的觀點切入,也讓我們直接從切入龐克興起的1970年代與紐約的Live House CBGB一同找回龐克真情!

「To me,punk is about being an individual and going against the grain and standing up and saying this is who I am.」- Ramones主唱 Joey Ramone說道。

 

簡單一語,不僅道出「龐克」的本質精神,更可視為歸結這股當年因政治、經濟、國際局勢交互作用的「運動」的名句,龐克音樂和社會反動間的關係密不可分,甚至可說相輔相成,而40年後當我們試圖追尋這股反動的氣度,從音樂的觀點切入,也讓我們直接從切入龐克興起的1970年代與紐約的Live House CBGB一同找回龐克真情!

 

為在紐約東城的CBGB,是當年孕育出「龐克教母」(Godmother of Punk)Patti Smith的重要場所,也是Blondie、Ramones、Talking Heads等美國龐克運動中極具代表性的樂團駐點演出的場地,稱其為40年前龐克最閃耀的舞台之一,實不為過!

 

 

Blondie_DeluxRedux-1

 

 

最為人知的Patti Smith,帶著龐克運動裡隱微但必要的中產階級出身,眼神口吻總透著一股草根漂泊的氣質,尤其在人生摯友Robert Mapplethorpe兩人相知相息的親密關係中,正式踏入音樂創作之途,在極富文藝氣息的將詩歌表演結合搖滾音樂後,著實將美國的龐克運動帶入全新的樣貌,日後被譽為「龐克搖滾桂冠詩人」(Punk's Poet Laureate)也不難理解她多年來對美國龐克的地位,1975年的首張專輯《Horses》透過Robert的細膩掌鏡,照片中她無語鏗鏘、冷漠犀利,不僅刻畫出鮮明且經典封面的代表作,更讓這幅作品成為躁動的龐克浪潮中,靜謐卻力道十足的icon影像。

 

 

Patti Smith-Horses-3

 

 

約略同期,同樣來自紐約的Blondie,則在首腦Debbie Harry和Chris Stein援引更多流行元素的New Wave風潮的推波助瀾下,透過多首經典的龐克新浪潮作品〈X Offender〉、〈Denis〉、〈Heart of Glass〉,一直到Disco教父Giorgio Moroder操刀製作,電影「美國舞男」主題曲〈Call Me〉,Debbie冷傲鮮明的個人特色與早年自行縫製表演服的DIY作風,都讓這組去年慶祝創團40年的樂團,至今仍帶著龐克骨血裡不可或缺的硬頸態度,「Punk is not dead, I’m not dead yet.」Debbie如是說。

 

跨越英格力海峽,大英帝國更是龐克文化率先發難之處,最具代表性Sex Pistols,將鎖頭、別針、刺蝟頭、英國國旗,破裂的衣褲拼貼,活躍於樂壇雖短短三年,卻為日後三、四十年的時尚、音樂、文化帶來關鍵性的影響力。成團時深受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當年男友Malcom McLaren青睞,隨即開展樂團短暫毀滅的生涯,大張旗鼓的宣揚反教條、反權威、反政府,在每每暴力狂妄的演出後,不僅直接衝擊當時保守的士紳社會,更一舉撼動無數青年對「禮教」的約束,名曲〈God Save the Queen〉極盡嘲諷的刻意選在英國女王登基25週年時同步演出,掀起當時英國保守社會中的軒然大波,他們像在一潭暗潮洶湧的湖面投入一顆巨石,不只激起龐克浪潮的高潮,也順勢將這股運動推向週邊國家。

 

另一組活躍於80年代的龐克先驅The Clash,帶著批判政治的核心思維,在1979年發行第三張專輯《London Calling》後獲得史無前例的好評,也成為英國龐克樂黃金年代中無人不知的經典,潮流更迭中永遠不變的象徵代表。

 

 

The Clash-London Calling

 

當我們試圖「重溫」龐克的熱情,不論是Karen O在Yeah Yeah Yeahs的舞台上乖張拔尖的演唱,還是Beth Ditto在Gossip裡以「超大尺碼」衝擊名模0號尺碼的姿態,在她們身上都不難見到當年Patti Smith或是Debbie Harry的身影閃動,他們選擇在安逸的時代中,承接那些台面下的蠢蠢欲動,放眼望去,從美國布魯克林的Lo-fi龐克樂團Parquet Courts、新銳龐克知青團Cloud Nothings、暴戾迷幻的Deerhunter,一路到英國龐克搖滾Blood Red Shoes、北歐哥本哈根後龐克Lower、即將首度來台舉行演唱會的丹麥龐克樂團Iceage,你說龐克怎麼死得了?青春奔放的氣味,仍在!

 

 

11Cloud Nothings 02 ( credit to Pooneh Ghana)

 

延伸閱讀

▶ 龐克

▶ 龐克音樂╱幸福國度的反動之聲 – ICEAGE

▶ 龐克文化╱狂躁的70年代 與意想不到的遺產

 

 

文╱咪咪大師 
圖╱咪咪大師

來源:龐克文化/青春尚在,龐克未死 - in CULTURE品味生活網